學科主任:
任職年份:民國110年8月迄今
學位及授予學位之學校:
● 2020-2021 美國加州史丹佛大學史丹佛醫學院客座副教授
● 2007-2012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醫學倫理教育博士
● 1992-1999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
過去之學術職位(含起止年份):
服務機關
|
服務部門/系所
|
職稱
|
起訖年月(民國)
|
臺北醫學大學
|
教務處
|
副教務長
|
112.09~至今
|
醫學教師評審委員會
|
推薦委員
|
111.08~至今
|
醫學系
醫學教育暨人文學科
|
學科主任
|
110.08~至今
|
臺北醫學大學
附設醫院
|
全人照護教育中心
|
主任
|
112.02~至今
|
教學部
|
主任
|
106.05~112.09
|
教師發展中心
|
主任
|
105.08~106.12
|
教學部
|
教學型主治醫師
|
101.08~109.07
|
台灣醫學教育學會
|
第二屆
國際事務委員會
|
委員
|
112.03~至今
|
第四屆
電子報編輯小組
|
委員
|
112.03~至今
|
第七屆
學術委員會
|
委員
|
112.03~至今
|
第七屆
雜誌編輯委員會
|
執行編輯
|
112.03~至今
|
台灣麻醉專科醫學會
|
CBME推廣委員會
|
主委
|
111.12~至今
|
專科醫師甄審委員會
|
委員
|
111.12~至今
|
CBME推廣委員會
|
副主委
|
107.02~111.12
|
教育部
|
「臺灣醫學生勝任能力導向醫學教育建置推廣計畫」-能力進展共識建立小組
|
小組成員
|
112.07~至今
|
一、學科師資陣容
專任教師
*表示為醫學人文課程模組之課程內容
兼任教師
合聘教師
二、學科沿革
本學科原名「醫學人文學科」,由時任醫學院曾啟瑞院長與蔡尚穎副院長的規劃協助下,於2011年(100學年度)正式成立,為當時全國首創的醫學系醫學人文學科。
首任主任為蔡篤堅教授,2012年精神學科李信謙副教授接任主任一職。2016年時任醫學院黃朝慶院長有鑒於醫學教育推展的重要,遂於105學年度起,將本學科更名為目前的「醫學教育暨人文學科」,除了醫學教育的推動,也期望延續醫學人文學科精神,著重如何透過教育手段,落實醫學生醫學人文素養的養成與醫學倫理法律的遵循。黃院長完成階段性任務後,於106年10月交棒於吳建志副教授(時任)繼續未完成的使命。
110年8月,由陳建宇副教授接棒主任一職,並著手規劃更多元及豐富的系列性醫學人文課程,以「培育醫學生具備精湛醫術外,也富有惻隱之心,成為以病人為中心的全方位醫者」為課程目標。
三、宗旨理念及目標
「先學做人方做醫」是由醫學教育典範家-黃崑巖教授(1933~2012)所提出,言下之意是「要成為一個好醫師之前,應該要先學會如何做人」。因此醫學人文存在的主要目的,是要培養醫學生具有關懷及同理心的情操,在看到病人的病況外,也能體會病人的痛苦。故醫學教育除了基礎及臨床醫學兩個重要基石外,還需加入醫學人文教育,只有重新認識及了解生命意義,才能內化為自身的醫學素養,成為一位醫術與同理心兼具的醫者,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。
(一) 宗旨:培養具備人文關懷與社會服務熱忱的專業醫師。
(二) 理念:學好做人方做醫。
(三) 目標:
- 貫穿醫學一至六年,落實醫學人文課程
- 參與社區健康照護,實踐體驗社會服務
- 醫學模擬情境演練,無縫接軌臨床執業
- 能力導向醫學教育,評量學生學習成效
- 運用科技輔助教學,協助師生跨域學習
四、學科特色
(一) 多元專長之師資陣容
(二) 跨域合作雙師教學
(三) 課程小老師制度
(四) 110學年度起,引用美國醫學院學會(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,AAMC)2011年出版的《未來醫師的行為與社會科學基礎》中六大知識領域,與美國畢業後醫學教育評鑑委員會(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, ACGME)的六大核心能力來規劃系列性醫學人文課程
(五) 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機制
- 小班制教學,每班學生以40人為限。
- 六大核心領域之課程中又分為四門課程內容,學生可依據自身興趣進行選課。
- 每學期之第一堂課,由學科主任進行課程目標說明。
- 每學期開課前,邀請開課教師召開課程共識會議。
- 以小組之學習成果報告取代筆試考核,並於學期末挑選優秀作品進行成果展示。
五、研究特色
六、日常活動